湖湘文訊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湖南作家網(wǎng)>新聞資訊>湖湘文訊

彭曉玲長篇歷史小說《譚嗣同》研討會在京舉行

來源:中國作家網(wǎng) | 李英俊   時間 : 2024-04-11

 

分享到:

111_副本.jpg

研討會現(xiàn)場

4月8日,由中國小說學會、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山東文藝出版社、中共瀏陽市委宣傳部聯(lián)合主辦的彭曉玲長篇歷史小說《譚嗣同》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作協(xié)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中國小說學會會長吳義勤出席會議并致辭。湖南省作協(xié)黨組書記胡革平書面致辭。山東文藝出版社社長徐迪南,瀏陽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趙理,以及賀紹俊、陳漢萍、彭學明、徐可、李朝全、陳濤、王國平、魯太光、沈念、張元珂、崔慶蕾、行超、譚杰、陳銘、賀秋菊、王月峰、譚裔等專家圍繞《譚嗣同》的選材意義、文本特色、寫作風格等展開深入研討。研討會由中國小說學會常務副會長趙利民主持。

222_副本.jpg

彭曉玲長篇歷史小說《譚嗣同》,山東文藝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 主辦方供圖

作家彭曉玲長期扎根基層,關注時代社會發(fā)展和地方民俗風情,在整理湖湘文史資料的過程中被譚嗣同的事跡和精神深深打動,她花費四年時間閱讀和走訪,三年時間集中創(chuàng)作,一年時間修改潤色,傾注了無數(shù)心血和汗水,最終完成長篇歷史小說《譚嗣同》。該作分《萌動》《覺醒》《怒放》3卷,共計62章99萬字,由山東文藝出版社2023年10月出版。作品主要聚焦譚嗣同25歲至33歲之間的人生故事,以蛛網(wǎng)式的復線結構書寫歷史真實,全景展現(xiàn)了譚嗣同在晚清時代背景下成長為維新變法志士,并不惜為變法而慷慨獻身的生命歷程。小說以豐富的想象和細膩的筆觸為這一段歷史描繪出生動的細節(jié)與鮮活的肌理,而貫注其中的剛猛雄健的愛國主義精神,更是蕩氣回腸。

歷史題材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富礦


333_副本.jpg

吳義勤致辭

吳義勤在致辭中表示,譚嗣同作為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關于他的歷史著作和文學作品也比較多,彭曉玲的《譚嗣同》在歷史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提供了很多新的啟示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是長篇歷史小說的新收獲。這部長篇小說體量巨大,架構復雜,輪廓清晰,不僅書寫了晚清歷史的各種圖景,同時還生動展示了晚清歷史人物的精神、情感和思想,尤其成功塑造了以譚嗣同為中心的歷史人物群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部長篇小說也是在向中華民族的文化英雄致敬,體現(xiàn)出作者宏闊的歷史視野和深厚的人文關懷。同時,該作以女性的細膩進入人物的精神世界,把各個人物放在復雜的歷史關系脈絡中呈現(xiàn),使人物塑造有了縱深的層次感,以人物帶動對歷史的重新思考和重新敘述,又體現(xiàn)了作者處理歷史題材的創(chuàng)作自覺、敘事姿態(tài)和批判意識。

胡革平在書面致辭中指出,革命文化是湖南寶貴的文化資源,也是湖南文化的鮮明特色,賡續(xù)紅色血脈,書寫湖湘精神,是湖南作家擔負的文化使命。為了弘揚湖湘文化精神,2016年湖南省作協(xié)確定湖湘歷史文化名人長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專項,長篇歷史小說《譚嗣同》正是首選的創(chuàng)作選題之一。截至目前,這個計劃已經(jīng)出版了四部湖南近代歷史名人長篇小說,這些作品以文學的方式還原歷史人物的真實面貌,再現(xiàn)重大歷史事件的壯闊場景,謳歌近代以來湖湘兒女在振興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的豐功偉績,增強了新時代湖湘文化的精神力量。彭曉玲創(chuàng)作的《譚嗣同》既是作者嘔心瀝血譜寫的一曲歌頌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英雄贊歌,也是她多年潛心研究譚嗣同、研究湖湘文化的一份優(yōu)秀答卷。

趙理在致辭中談到,瀏陽是著名的千年古縣、革命老區(qū)和花炮之鄉(xiāng),也是改革先驅(qū)譚嗣同的故里。作家彭曉玲以譚嗣同這一歷史人物為載體,通過細膩的筆觸和深入的思考,不僅為讀者奉獻了一部既有歷史厚重感又不失文學魅力的佳作,還闡述了“自強不息、敢為人先”的瀏陽精神。希望通過研討《譚嗣同》,帶動更多譚嗣同的相關文化研究,繁榮瀏陽的文藝事業(yè)。

以文學方式“復活”有血有肉的譚嗣同

沈陽師范大學特聘教授賀紹俊認為《譚嗣同》厚重卻不失新穎,作者截取了譚嗣同從25歲-33歲就義前八年的人生階段,深入剖析了譚嗣同的精神成長軌跡,解答了“譚嗣同為什么成為譚嗣同”這個命題,在具有穿越感、客觀冷靜的敘述中創(chuàng)造了一種獨特的情感和溫度。此外,這部小說的寫作方式也十分獨特,作者將更多筆墨著力于人物塑造,打通虛構和非虛構之間的聯(lián)結,在歷史真實的基礎上發(fā)揮想象,編織情節(jié),虛構細節(jié),同時將譚嗣同的大量詩文融入其中,飽滿生動,不露痕跡,具有極強的文學性和可讀性。

《新華文摘》編審、文藝評論版主編陳漢萍坦言,閱讀《譚嗣同》給她最深的感受是人物塑造,作者不僅書寫了譚嗣同的成長軌跡,包括他的求學經(jīng)歷和投身革命的故事;還以生動形象的細節(jié)刻畫了譚嗣同的性格特征,他的勇猛剛勁和一腔熱血,甚至他內(nèi)心的孤憤和悲涼,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塑造人物時,回歸歷史現(xiàn)場,采用文白相間的語言,既貼近時代特征,又符合人物身份,塑造出豐富、真實、全面、立體的英雄形象。

在中國作協(xié)創(chuàng)聯(lián)部主任彭學明看來,要想寫出一個脫胎換骨、推陳出新、與眾不同的譚嗣同,對作家而言都是不小的考驗。彭曉玲的《譚嗣同》不但寫出了一個值得敬仰的高尚的譚嗣同,也通過大量的日常細節(jié)書寫了一個可親可信的譚嗣同,使得這個歷史人物有了人情的溫度?!蹲T嗣同》雖然是歷史小說,但是它激發(fā)讀者為國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革故鼎新的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因此具有極強的現(xiàn)實意義和教育意義。

中國作協(xié)創(chuàng)研部副主任李朝全認為,彭曉玲筆下的《譚嗣同》為何真實可信、栩栩如生,在于作者采用虛構與非虛構相結合的手法寫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作者將歷史作為小說的背景和底色,著重呈現(xiàn)譚嗣同的日常生活,通過家長里短、人間煙火等日常書寫凸顯譚嗣同這樣一個偉大人物或英雄人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正是通過這種手法,作者“復活”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譚嗣同。

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所長、《文藝理論與批評》主編魯太光認為《譚嗣同》實際上采用了成長小說的書寫方式,作者截取了譚嗣同生命中的八年時間,通過對這八年時間的細致敘述,作者展示了譚嗣同怎樣從個體的人和人道主義的人,慢慢變成一個社會的人、一個正直的人和一個投身革命的人。

研討會上,專家們還就小說的地域特色、語言風格、結構布局以及如何以文學方式書寫歷史題材等內(nèi)容進行了深入剖析,大家一致認為,《譚嗣同》作為一部重要的歷史題材小說,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通過文學手法生動再現(xiàn)了英勇無畏的維新派人士譚嗣同生命中最絢麗的成長歷程,巧妙地將歷史人物的真實經(jīng)歷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想象力相結合,成功地塑造了立體鮮活的不斷成長的譚嗣同形象,展現(xiàn)了他堅定的愛國信念和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

444_副本.jpg

《譚嗣同》作者彭曉玲

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家彭曉玲曾深入研究譚嗣同的生平事跡,閱讀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和資料,力求還原那個時代的真實面貌,讓讀者能夠感受到譚嗣同堅韌不拔、奮不顧身的精神風貌。研討會上,彭曉玲坦言,寫作《譚嗣同》是一次充滿挑戰(zhàn)與收獲的旅程,她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譚嗣同這位偉大的歷史人物,感受他堅定的信念與濃郁的愛國主義精神。同時,她也感謝廣大讀者的喜愛與支持,并表示將繼續(xù)努力創(chuàng)作出更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

555_副本.jpg

合影


攝影:李英俊

湖南省作家協(xié)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